全球企业应联手对抗不公施正荣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施正荣发表声明表示:这个裁决没有客观反映全球光伏产业和尚德公司的现状,因为事实上我们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在任何市场倾销我们的产品。
西站光伏电站平均每年发电200万度电,寿命期内可节约标煤约18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8000吨。目前项目的太阳能光伏组件、逆变器、升压变压器、电气柜等设备安装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设备之间的电气连接,单机调试,系统联调,预计2012年6月底可实现并网发电。
天津西站是天津市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其建筑设计不仅突出了其枢纽功能,综合交通协调发展的需要,还特别进行了节能专项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的城市未来发展理念。在西站站场内雨棚顶上安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就是绿色节能建筑的具体体现光伏电站投资16.8亿元,装机100兆瓦。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发电1.5亿千瓦时,预计年销售收入1.72亿元。5月30日,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河北分公司易县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发电6.7亿千瓦时,预计年销售收入4亿元。十二五期间,中电投将投资46亿元,在易县裴山镇太和庄村建设新能源开发项目。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对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加强和推进光伏产业的有序发展,建议中国政府能够设立统一的新能源对口组织机构,加强政府在项目并网、产业标准、技术评价、产品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和引导作用。特别是中国国内光伏市场,随着中国上网电价补贴措施的出台,2012年则有望达到4GW。面对日益加剧的光伏市场的贸易摩擦,建议中国政府组织相关企业积极应对,避免双反制裁等事件对我国光伏产业产生更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光伏产业各类新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中,关键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将对产业的发展方向产生根本影响。
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能力,是全球光伏产品制造大国,我们更应该成为光伏产品的应用大国。对此,我们建议政府进一步贯彻可再生能源法,推进光伏项目的并网应用,出台具体措施,鼓励小规模屋顶项目在中国的发展。
回顾各国最新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总体可分为三类。而根据EPIA在2012年5月出炉的市场预测报告,在缓慢模式(Moderate)下,2016年欧洲的光伏市场规模仅为10.3GW,不足2011年的一半,仅占全球市场比重的26.5%。加强中国光伏业持续竞争力光伏市场的重心将从欧洲逐步转向其他新兴地区,中国光伏企业应高度关注。在欧洲收紧光伏应用政策的同时,一些光伏应用的新兴市场地区相继出台了光伏发电的促进政策。
三是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加强交流与合作。当然,对中国大陆光伏企业的双反裁决,将会间接促进中国台湾光伏企业的对美出口,这对中国台湾光伏企业来说应该是利好消息。未来,光伏市场的重心将从欧洲逐步转向其他新兴地区,对这一趋势,中国光伏企业应该予以足够的关注。从主要光伏应用地区对太阳能光伏政策的调整来看,欧洲各国呈上网电价补贴不断削减态势。
根据这一法案,电力公司有义务购买个人和企业利用太阳能、风力和地热等方式生产的电力,以鼓励并普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结果显然将严重影响中国光伏企业的对美出口,如此高额的反倾销税率相当于美国已经完全关闭了中国光伏产品进口大门。
假如说美国太阳能光伏市场规模有限(2011年约占全球市场的5.6%),那么更让人担心的是,如果当这种状况进一步蔓延到欧洲,当占全球光伏市场比重70%以上的欧洲市场开始关闭市场大门的时候,中国的光伏产业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光伏产业的进一步整合,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将有助于中国光伏产业提升规模经济,规范产业竞争秩序,实现产业有序发展。
目前中国光伏产业规模大,企业数量多,各类企业参差不齐。而光伏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对光伏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了极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上网电价补贴的削减也让光伏产品价格面临更大的压力。一是提升创新能力,发展中国光伏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而中国的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十二五可再生能源目标,更明确提出到2015年,光伏发电将达到15GW,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贸易摩擦增多新兴市场走高新兴应用地区推出了针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补贴政策。
总之,规模收缩,比重下降,很可能是未来几年欧洲太阳能光伏市场的主旋律。第一是光伏应用地区(主要是欧洲)对太阳能光伏政策调整,表现为上网电价补贴的不断调低,以及设定年度补贴安装量上限等;第二是新兴地区新推出太阳能光伏支持政策,如发布明确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第三则是相关太阳能光伏的贸易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制裁。
2011年7月,中国推出上网电价补贴措施,预计当年装机容量达到2.7GW,接近全球总量的10%。从2011年初至今,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在2012年初组件价格已经低于1美元/瓦,与2011年初接近1.70美元/瓦相比,下降幅度超过40%。
2011年,欧洲太阳能光伏市场规模为21.9GW,占全球光伏市场74%。与此同时,欧洲各国也在收紧予以补贴的光伏电站安装量上限(Cap)。
对此,我们呼吁相关各方加强沟通,共同解决光伏产品贸易摩擦问题,推进和保障光伏市场的贸易公平。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水平,规范产业竞争秩序,实现产业有序发展。最近,更有组件交易价格低至50~60美分/瓦的消息。市场竞争的激烈导致更多的贸易摩擦与冲突,使得太阳能光伏领域的贸易保护政策抬头
按照这些价格,日本国内企业或许可以暂时松口气,但是,如果日本企业不努力缩小内外价格差,发电企业恐将倾向于海外产品。如果发电企业具备设计知识经验,就能够向低单价的电气施工公司下单,在今后,某些项目或许还有可能采用专用线。
从电力公司来看,无论是1000伏特还是600伏特,系统只要长期保持可靠即可,(应该)没有什么讲究。与大多是专业企业的海外企业相比,综合企业居多的日本企业很有可能继续生存下去。
签署协议后,在主体施工方面,高压最短为半年,如果需要铺设特别高压输电线则长达数年。百万瓦级太阳能业务的风险首先是设备和系统是否能够维持与价格相称的性能和耐久性。
这些企业依靠技术实力和大量生产拥有成本竞争力。对于百万瓦级太阳能这种先例很少的业务,项目融资的审批尤为慎重,由于没有比企业更多的信息,调查也花费成本,因此企业申请的数字往往会被打折扣。作为FIT的对象,可再生能源发电自然能够以固定价格长期销售,现金流显而易见,原本十分适宜项目融资。ABB不打算向日本标准600伏特妥协,准备以国际标准1000伏特的设计攻打日本市场。
上次谈到了逆变器企业SMA Solar Technology、KACO新能源有限公司,以及电力控制巨头ABB进军日本市场的情况。而且,包括相关设备材料在内,在组合海外产低价格产品的情况下,如果产品之间兼容性不好,就有可能引起故障,这也令人担忧。
尤其是与连接地点距离遥远的项目,电源线的费用负担过大甚至会导致业务无法成立。据《电气新闻》报道,曾供职于原日本兴业银行、熟悉能源的众议院议员柿沼正明,在最近的演讲中强调了官方金融机构与民间银行组合、充分利用政府债务担保的重要性。
而且,这还有助于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情况下控制电费涨价。推荐这一招绝对不是因为笔者为政府打工(本系列全部为个人见解)。